李泽巍,男,汉族,中共党员,437437必赢国际网址2023级鱼类遗传育种与繁育硕士一班研究生。曾任我校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学生常任代表委员会委员。曾获湖北省“青年开讲·百生讲坛”金牌主讲人(一等奖),入选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聚焦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作为“无肌间刺淡水鱼”项目负责人,斩获第十八届挑战杯“黑科技”恒星级作品(国家级一等奖)等5项国家级、7项省部级荣誉。创新创业事迹受到湖北卫视、武汉广播电视台报道,获评我校“十大创新创业之星”。以非遗传承人身份完成12场“博雅汇”文化沙龙,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蝉联我校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获评校"十大阅读之星""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
来到华农水产六年,徜徉成长在狮子山下,今年李泽巍把获评十佳大学生视作自己大学生活的又一次总结和出发。
“大学的美好之处源于它从不设限,允许你的每一种可能,但践行每一种可能都需要勇气,数量的堆积有时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聆听你内心的声音。君子从心,道不远人”,人格健全的“君子”品性一直是李泽巍努力追寻的方向。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五岁学习传统曲艺,六岁学习民族乐器,十一岁拜师刘松林先生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快书的第三代传承人。作为一个从小学习艺术特长的斜杠青年,李泽巍在步入大学之初就幸运地得到了展示艺术天分的窗口。
经由班主任陈锦老师的引荐,校文化办的关注,从19年首次发起“乐友交流会”到推进制度性的校园文化立项,坚定打造原创性校园文化IP,李泽巍一步步探索着大学文化生活的可能。在他看来,交流的意义在于“让大学师生的空余时间有一个沉静典雅的出口”,而更珍贵的是“开启一种对话的可能”。从一次对话到一个美的话题再到一个系列活动,本研期间完成12场文化沙龙,积累了三百余张PPT,写下十万余字的文本材料,蝉联我校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并入选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他说“要把知识变成温暖、文明、有力量的东西”。
在22年度湖北省共青团“青年开讲•百生讲坛”活动中,挖掘整理抗美援朝战场上曲艺工作者筑牢文艺战线的热血民族魂,用青年语言讲述非遗故事,他成为我校唯一的省级金牌主讲人
历任班院校各个岗位,在实践中成长为素质过硬的学生骨干,李泽巍先后当选我校第六届学生常任代表委员会代表、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代表。他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视作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
云程发轫,培风图南
23年李泽巍顺利加入了我们高泽霞老师课题组,他眼中,这是一支特别有爱、特别有韧劲、特别有理想主义精神的队伍。入学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研究生期间绩点3.89,综合测评年级第一,作为项目骨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并赴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结构生物学团队联合培养。
专业研究上锚定产业关键问题,系统性开展颠覆性种质创新,需要敢想敢干。他更希望实验室的成果能加快转化步伐,在更大的舞台被大众了解。从零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反复构建科研转化逻辑,完善商业策略,赛场上需要负责人既是“通才”又是“专家”。赛场亮剑,项目在主流赛事中取得了我校上一年度的最好成绩,累计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国家级一等奖等5项国家级、7项省部级荣誉,并助力我校首次在大挑“黑科技”展示赛道取得国家级一等奖的突破。
“比起赛场的成绩,我更关注通过比赛向社会传达出的农业声音,希望大众对种业和养殖能有更真实贴切的认识。”对外搭建桥梁,对内磨练队伍,他的创业有关事迹也受到湖北卫视、武汉电视台的媒体报道。

品物皆春,山海传音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年底在武创院考察时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李泽巍来说,耕耘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的时代命题,是华农青年“讲好华农故事”的本色。
参展种业博览会,向大众科普无刺不是无骨,农业育种的目标是“既要又要”地为全体居民提供优质食粮。在浙江省“青年与海”主题展中,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农业科技项目,获团中央表彰。同时,他也多次参加省人社厅、科技厅线下座谈,作为科技青年代表为打通产业化关键问题建言献策。
23年李泽巍入选我校赴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访学计划,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慧渔业,在国际舞台奏响大国种业的时代强音。
在评选现场,李泽巍的青春誓言是"天涯路远,唯与书舟作伴;前行不辍,来日自有方长!"。融创致新,久久为功,新时代水产人向着牧渔耕水的美好蓝图进发,在实践中回应“上善若水,弘毅笃行”的水产精神。谈及自己的诸多经历,李泽巍认为要扎下根去,不要回应生命里轻率的期望,而他愿意成为一株早春里的向阳花树,在春光里等待下一次的蓬勃生长。

人物寄语: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